2013
05-27

数字式智能电机控制模块

  一、概述   众所周知,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以其低成本,高可靠性和易维护等优点在各行业中广泛应用。但是,它在直接起动时,存在着很大的缺点:首先,它的起动电流高达额定电流的5-7倍,这需要电网有很大的裕量,而且降低了电器控制设备的使用寿命,増加维护成本,甚至影响了其它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其次,起动转矩可达正常转矩的2倍,这会对负载产生冲击,增加传动部件的磨擦和额外维护。因为以上原因,出现了三相异步电动机降压起动设备。   传统的降压起动有以下几种方法:   1、在电动机定子回路中串入电抗器,使一部分电压降在电抗器上;   2、星形-三角形转换降压起动(Y -△)。电机起动时接成星形,起动结束后,通过一个转换器变成三角形接法;   3、起动补偿器起动(自耦变压器起动)。   传统的起动设备体积庞大,成本高,结构复杂,与负载匹配的电机转距很难控制,也就是说很难得到合适的起动电流和起动转距;而且在切换瞬间会产生很高的电流尖峰,由此产生的机械振动会损害电机转子、轴连接器、中间齿轮以及负载。   因此,就需要有一种能克服传统起动缺点的起动装置。由银河公司开发生产的捷普牌新一代数字式智能电机控制模块,不但完全克服了传统起动的缺点,对各种起动方法做了进一步的改善和提高,另外还增加了很多其他功能,比如: 节能运行,过流保护,过热保护,缺相保护等等。   这种模块采用数码管显示、按键控制,整个起动过程全部由单片机按照预先设定自动完成,所以操作起来极其方便。   用户通过按键调整参数设置,可以按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起动方式,能够很方便地控制起动电流,得到与负载相匹配的电机转矩。   二、模块内部结构及电气原理   模块内部结构如图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模块的主电路与相控电路及单片机共同封装于同一壳体内,同时内置多个电流、电压传感器。用接插件将模块与控制盒连接在一起,实现各种功能的设置和显示。 图 1   主电路为6只玻璃钝化方形晶闸管芯片,通过一体化焊接技术,将其贴在DBC(陶瓷覆铜板)上,并与导热铜板焊接在一起。模块使用时,导热铜板与散热片通过导热硅脂紧密接触。这种结构使模块具有很高的绝缘性能和散热性能。   图2是模块电气原理方框图。移相电路部分是银河公司自主开发的JP-SSY01数字移相集成电路。该电路为SOP28封装,5V单一电源供电,全数字化处理方式,具有很高的移相精度、对称度。对控制端加0-10V电平信号,即可控制移相角度。   同步变压器输出同步信号给移相电路,其中一路另外分给单片机,作为单片机采集电压、电流信号的基准。这样,就克服了如果交流电频率变化带来的计算误差,提高了计算精度。   传感器包括两种:电压传感器和电流传感器。两种传感器中均使用了霍尔元件,具有体积小、反应快、线形度高的特点,通过与模块结构的一体化设计方便地置于模块内部。两种传感器将电压模拟量、电流模拟量传给12位高速A/D转换器,通过A/D转换,将相应的数字量传给单片机,以备单片机进行处理。   显示、控制部分采用串行口与单片机进行通讯,这种通讯方式大大减少了该部分与模块内部的连线。5个数码管显示、8个按键控制,使显示与控制直观、方便。   三、主要功能   智能电机控制模块主要能够完成以下功能:   1、电压斜坡起动   2、限流起动   3、电压突跳功能   4、软停车   5、节能运行   6、过流、过热、缺相保护   分别介绍如下:   1、电压斜坡起动   如图3,系统首先加一个电压Us到电机上,之后电压线性上升,从Us增 加到最大电压Umax。此时,加到电动机端子上的电压等于电网输入电压。Us由用户设定,可供用户选 择的电压为80-300 V。Ts由用户设定,可以在1-90秒中选择。在实际使用中,用户根据实际情况,例如电机功率大小、负载大小等,选择合适的参数,达到最佳起动效果。   这种起动方式的特点是起动平稳,可减少起动电流对电网的冲击,同时大大减轻起动力矩对负载带来的机械振动。   2、限流起动   如图4,这种起动方式是由用户设定一电流值Ik,在整个起动过程中,实际电流不超过设定值Ik。Ik由用户根据实际负载大小自己设定。   限流起动可以使大惯性负载以最小电流被起动加速,可以用来设置电流上限,满足电网容量在有限场合的使用。这种起动方式特别适合于恒转矩负载。   3、电压突跳功能   实际应用中,很多负载具有很大的静摩擦力;而在电压斜坡起动方式中,电压是由小到大逐渐上升的。如果直接使用电压斜坡方式起动,在起动开始的一段时间内,因所加电压太小,克服不了负载的静摩擦力,电机不动,造成因发热而损坏电机的情况。电压突跳功能则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电机起动前,模块先输出一电压Ut, 且持续一段时间Tt, 用以克服静摩擦力,待电机转动之后,再按照原设定方式起动,从而比较好地保护了电机。对于不需要该功能的负载,只要在设定中将Tt设置为0即可。Ut可调整,范围是0-380V,Tt可调整,范围是0-10秒(如图5)。   4、软停车   如图6,按下停车键后,模块的输出电压立即下降到Up1,然后逐渐下降,经过时间Tp后,下降到Up2,再立即下降到0。Up1可调整,范围是100-380V;Up2可调整,范围是0-300V;Tp调整的范围是0-90秒。   这种软停车可以大大减少管道设备中液体的冲击。   5、节能运行   对于大磨擦负载,由于所需起动电流大,需要功率较大的电动机,而正常负载所需运行负载力矩比电动机额定转矩小的多,这就造成电动机轻载运行。对于间歇性负载,维持大电流的工作时间占整个周期很小一部分,造成轻载无功损耗浪费,使运行功率因数大大降低。智能电机控制模块通过检测电压和电流,判断加到电机上的负载大小,根据负载大小自动调节输出电压,使电机工作在最佳效率工作区,达到节能目的。   6、保护功能   共有三种保护功能:过流保护,过热保护,缺相保护。   在起动或者运行过程中如果出现上述三种故障之一,模块会自动断电,控制盒上的数码管会闪烁显示故障原因,待排除故障以后,按复位键即可恢复正常。   在上述保护中,过流保护值可调。   四、实验情况及实际应用介绍   我们对一只正在使用中的智能电机控制模块进行了实际测量并作了记录。   所用负载为18.5KW风机,电压实际测量值为390V左右。   为了作一个比较,首先拆掉模块进行直接起动。   合上空气开关以后,电压立即上升到390V,电流快速上升到150A,持续一段时间,逐渐下降,最后稳定在30A左右。同时,可清楚地听到由于大电流冲击,风机产生强烈的机械振动所发出的声音。   然后接上智能电机控制模块,设置为限流方式起动,限流值为90A,打开节能运行。   按下“起动”键,可观测到电流上升速度明显变慢,逐渐上升到90A,保持2-3秒后,逐渐下降为30A。电压由0V缓慢上升到390V。起动时间为6秒。在整个起动过程中,电机起动平稳,听不到机械冲击的声音。   15秒后,电压逐渐下降为355V,电流不变,开始稳定运行。   数字式智能电机控制模块现已广泛应用于各种生产领域和其它场合,现介绍如下:   1、降低电动机起动电流(一般交流电动机直接起动时,冲击电流是额定电流的5-7倍);   2、避免电动机起动时供电线路产生瞬间电压跌落,造成设备、仪表误动作;   3、防止起动时产生力矩冲击,而使机械断轴或产生废品;   4、可以较频繁地起动电动机(软起动装置一般允许10次/小时,而使电动机不致过热);   5、对泵类负载可以防止水锤效应,防止管道破裂;   6、对某些工艺应用(如染纱机械),可防止由于起动过快而产生染色不匀造成质量问题;   7、对某些易碎的容器灌浆生产线,可防止容器破损;   8、需要控制起动电流,减少对机械的冲击,同时也可适应较低容量供电变压器的场合(如注塑机);   9、可以降低电网适配容量,节省增容费开支;   10、需要方便地调节起动特性的场合。   由以上看出,数字式智能电机控制模块集电机起动、节能运行、保护于一体。突出特点是体积小、功能强、安装方便、操作简单、免维护、可靠性高,是传统起动设备的理想换代产品。   参考文献:   1、《半导体变流技术》(第2版) 上海机械高等专科学校 莫正康 主编   2、《计算机控制技术与应用》 湘潭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分校   刘国荣 梁景凯 主编   3、《智能电机控制模块使用说明书》(第2版本) 淄博市临淄银河高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2013
05-27

模块选型注意事项-导通角要求

  导通角要求:   模块在较小导通角时(即模块高输入电压、低输出电压)输出较大电流,这样会使模块严重发热甚至烧毁。这是因为在非正弦波状态下用普通仪表测出的电流值,不是有效值,所以,尽管仪表显示的电流值并未超过模块的标称值,但有效值会超过模块标称值的几倍。因此,要求模块应在较大导通角下(100度以上)工作。模块在不同输出电压下允许的最大输出电流比例可参见表1   U实/U标   1   0.75   0.50   0.25   0.15   I实/I标   1   0.85   0.60   0.45   0.3   U实:模块实际输出的电压; U标:模块能输出的最高电压;   I实:模块实际输出的电流; I标:模块标称最大电流。   示例:100A的三相交流模块,电网为380V,对应不同输出电压下,最大输出电流见表2   输出电压   380V   285V   190V   50V   最大输出电流   100A   85A   60A   25A   其它要求:   (1)当模块控制变压器负载时,如果变压器空载,输出电流可能会小于晶闸管芯片的擎住电流,导致回路中产生较大直流分量,严重时会烧掉保险丝。为了避免出现上述情况,可在模块输出端接一固定电阻,一般每相输出电流不小于500mA(具体数据可根据试验情况确定)。   (2)小规格模块主电极无螺钉紧固,极易掀起折断.接线时应注意避免外力或电缆重力将电极拉起折断。   (3)严禁将电缆铜线直接压接在模块电极上,以防止接触不良产生附加发热。   (4)模块不能当作隔离开关使用。为保证安全.模块输入端前面需加空气开关。   (5)测量模块工作壳温时,测试点选择靠近模块底板中心的散热器表面。可将散热器表面以下横向打一深孔至散热器中心,把热电偶探头插到孔底。要求该测试点的温度应≤80℃。

2013
05-27

模块的保护-过压保护

  过压保护   晶闸管的过电压能力极差,当元件承受的反向电压超过其反向击穿电压时,即使时间很短,也会造成元件反向击穿损坏。如果正向电压超过晶闸管的正向转折电压,会引起晶闸管硬开通,它不仅使电路工作失常,且多次硬开通后元件正向转折电压要降低,甚至失去正向阻断能力而损坏。因此必须采用过电压保护措施用以抑制晶闸管上可能出现的过电压。模块的过压保护推荐采用阻容吸收和压敏电阻两种方式并用的保护措施。   (1)阻容吸收回路   晶闸管从导通到阻断时,和开关电路一样,因线路电感(主要是变压器漏感LB)释放能量会产生过电压。由于晶闸管在导通期间,载流子充满元件内部,所以元件在关断过程中,正向电压下降到零时,内部仍残存着载流子。这些积蓄的载流子在反向电压作用下瞬时出现较大的反向电流.使积蓄载流子迅速消失,这时反向电流消失的极快.即di/dt极大。因此即使和元件串连的线路电感L很小,电感产生的感应电势L (di/dt)值仍很大.这个电势与电源电压串联,反向加在已恢复阻断的元件上,可能导致晶闸管的反向击穿。这种由于晶闸管关断引起的过电压,称为关断过电压,其数值可达工作电压峰值的5-6倍,所以必须采取抑制措施。   阻容吸收电路中电容器把过电压的电磁能量变成静电能量存贮,电阻防止电容与电感产生谐振、限制晶闸管开通损耗与电流上升率。这种吸收回路能抑制晶闸管由导通到截止时产生的过电压,有效避免晶闸管被击穿。阻容吸收电路安装位置要尽量靠近模块主端子.即引线要短。最好采用无感电阻,以取得较好的保护效果。   接线方法如图:   三相整流模块 单相整流模块   三相交流模块 单相交流模块   (2)压敏电阻吸收过电压   压敏电阻能够吸收由于雷击等原因产生能量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过电压。压敏电阻标称电压(V1mA),是指压敏电阻流过1mA电流时它两端的电压。压敏电阻的选择,主要考虑额定电压和通流容量。额定电压V1mA的下限是线路工作电压峰值,考虑到电网电压的波动以及多次承受冲击电流以后V1mA值可能下降,因此,额定电压的取值应适当提高。目前通常采用30%的余量计算。   V1mA≥1.3√2·U   式中 U——压敏电阻两端正常工作电压的有效值。接线方法如图:   三相模块 单相模块